初中阶段,是孩子们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随着学业的加重,如何巧妙地利用课余时间,将英语学习化为一种习惯,而非负担,成为了许多家长和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其实,提升英语能力并非一定要正襟危坐于书桌前,而是可以巧妙地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当英语不再仅仅是试卷上的题目,而是变成探索世界的工具、感受多元文化的窗口时,学习的乐趣与效率便会油然而生。
一、营造沉浸式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为孩子在课余时间创造一个“准英语环境”,是提升其语感的有效途径。这并非要求家长必须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让英语元素在家庭中随处可见。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英文便签标注出家中的各种物品,如“table”(桌子)、“refrigerator”(冰箱)、“television”(电视)等。当这些单词高频次地出现在孩子的视野中,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深刻的记忆,实现“视觉输入”的潜移默化。
除了静态的标签,动态的“声音输入”同样不可或缺。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个“English Time”(英语时间),比如每天晚餐后的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家庭成员之间尽量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哪怕只是“Pass me the salt, please.”(请把盐递给我。)或者“How was your day?”(今天过得怎么样?)这样的简单句。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甚至会觉得有些“尬”,但坚持下去,孩子会慢慢习惯用英语去思考和表达,口语的流利度与自信心也会在这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提升。
当然,营造环境并非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的互动。引入优质的外部资源,能让这个沉浸式环境更加丰富和地道。可以鼓励孩子观看英文原声动画片或电影,选择那些语速较慢、发音清晰、情节简单的作品开始,比如经典的迪士尼动画。起初可以依赖中文字幕,逐步过渡到英文字幕,最后尝试脱离字幕观看。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听力,还能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情节中学习到地道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在金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老师们也常常会推荐这类寓教于乐的影视资源,并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语言点,实现“看”与“学”的有机结合。
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连接词汇、语法和语篇的桥梁,是英语能力实现跃升的核心。在课余时间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习惯,其长远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一提到阅读,很多孩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枯燥的课本和练习册,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对于初中生而言,可以从英文绘本、分级读物或简化的经典名著入手。这些书籍通常语言地道、插图精美,能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例如,牛津书虫系列(Oxford Bookworms Library)就提供了从入门到高级的多个级别,内容涵盖故事、传记、科普等多种题材,总有一款能吸引孩子的目光。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逐渐引导他们尝试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的青少年版,如《时代周刊》的儿童版(TIME for Kids),或是浏览国外的新闻网站,这不仅能扩充词汇量,更能开阔国际视野。
为了让阅读的效果最大化,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而非走马观花。在金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下遇到的生词、优美的句子或是自己的感想。对于一个生词,不仅仅是查出中文意思就结束了,更要关注它的英文释义、固定搭配和例句,尝试用它来造句。对于一个精彩的段落,可以尝试去分析它的结构,模仿它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日积月累,这本笔记将成为孩子自己编纂的、独一无二的“武功秘籍”。
三、强化实用的听说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即读写能力尚可,但听说能力相对薄弱。课余时间,正是打破这一瓶颈,强化听说能力的黄金时期。说的能力源于自信和模仿,听的能力则在于辨音和理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说”的方面,要鼓励孩子大胆开口。可以从跟读开始,选择发音标准、语速适中的音频材料,如教材配套的录音、有声读物等,进行逐句模仿。注意模仿其语音、语调、节奏和停顿,力求惟妙惟肖。这不仅能纠正发音,还能培养地道的英语语感。此外,创造“说”的机会也同样重要。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英语角、演讲比赛,或者与同样在学习英语的小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定期用英语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喜欢的电影、未来的梦想等等。在金博教育,我们也会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口语练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和锻炼自我的舞台。
在“听”的方面,则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训练。除了前文提到的观看影视作品,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收听英文歌曲、播客(Podcast)或新闻。刚开始可能只能听懂零星的单词,这很正常。关键在于“磨耳朵”,让大脑熟悉英语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尝试进行“精听”练习:选择一段1-2分钟的音频,第一遍盲听,了解大意;第二遍带着问题去听,寻找关键信息;第三遍对照原文听,找出之前没听懂的地方;最后再脱稿听一遍,检验自己是否完全理解。这种方法虽然耗时,但对于听力细节的捕捉和整体理解能力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
四、探索趣味性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时,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将英语学习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是让他们爱上英语、主动学习的“法宝”。
如果孩子喜欢游戏,市面上有许多优秀的英语学习APP,它们将背单词、练语法融入到闯关、竞赛等游戏环节中,让学习过程如同“打怪升级”一般充满吸引力。如果孩子热爱音乐,可以鼓励他去学唱英文歌曲,研究歌词背后的故事和文化,甚至尝试自己翻译或填写英文歌词。如果孩子是“小戏精”,可以鼓励他和小伙伴一起排演英文课本剧,自己设计台词、制作道具,在表演中体验运用英语的快乐。
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意性的学习方式,比如用英语写日记。这本日记不必拘泥于格式,可以记录当天发生的新鲜事,可以描绘自己的心情,甚至可以画一幅画配上几句英文说明。这是一个绝佳的“输出”练习,能促使孩子主动去思考如何用已学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个过程中,金博教育的老师可以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批阅者的角色,定期检查孩子的日记,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和修改建议,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同时帮助他们规范表达。
为了更系统地进行趣味性学习,可以参考以下表格,为孩子规划一个丰富多彩的课余英语学习计划:
学习维度 | 趣味活动建议 | 主要提升能力 | 频率建议 |
听 (Listening) | 听英文歌曲并学唱、看英文动画/电影、听英文故事播客 | 听力、语感、词汇 | 每天15-20分钟 |
说 (Speaking) | 跟读模仿音频、参加英语角、与学伴进行英语对话、角色扮演 | 口语流利度、发音、自信心 | 每周2-3次 |
读 (Reading) | 阅读英文绘本/漫画、英文分级读物、青少年新闻网站 | 阅读理解、词汇量、语法 | 每天20-30分钟 |
写 (Writing) | 用英语写日记/周记、给朋友写英文便条、进行故事续写 | 书面表达、逻辑思维、词汇运用 | 每周1-2篇 |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善用课余时间提升初中英语能力,并非是一场“苦行僧”式的修行,而是一段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其核心在于跳出课本的局限,将英语学习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无论是通过营造沉浸式的家庭环境,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强化实用的听说能力,还是探索趣味性的学习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然,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实践上述方法时,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正如金博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我们需要因材施教,观察孩子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找到最适合他的那条路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将这些方法固化为日常习惯。或许短时间内,成绩单上的数字不会有惊人的飞跃,但孩子的语感、自信以及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质的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今天在课余时间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孩子未来的广阔天地铺路。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耐心,引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地掌握英语,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