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与天然砂的环保标准有哪些?
随着我国经济和建设的快速发展,砂石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逐渐发展了机制砂产业。机制砂与天然砂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环保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与天然砂的环保标准。
一、机制砂的环保标准
- 质量标准
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1.6~2.6;
(2)含泥量:不大于3%;
(3)石粉含量:不大于10%;
(4)云母含量:不大于2%;
(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
- 环保标准
(1)噪声:生产机制砂的设备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的要求。
(2)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应经过除尘设施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要求。
(3)废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经过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4)固体废弃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达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
(5)生态影响:生产机制砂的土地应合理利用,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天然砂的环保标准
- 质量标准
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的规定,天然砂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1.6~2.6;
(2)含泥量:不大于3%;
(3)石粉含量:不大于10%;
(4)云母含量:不大于2%;
(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
- 环保标准
(1)开采与保护:天然砂的开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合理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2)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采用封闭运输、覆盖运输等。
(3)堆放:天然砂的堆放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并采取防尘、防渗等措施。
(4)综合利用:天然砂的开采、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三、总结
机制砂与天然砂在环保标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机制砂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标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天然砂的开采、运输、加工过程中,也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应加大机制砂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机制砂的质量和环保性能,同时加强对天然砂资源的保护,实现砂石资源的合理利用。
猜你喜欢:矿用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