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在初中生群体中的普及,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家长和教育者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放学后的托管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其对学生手机的管理方式,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更深远地关系到他们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的培养。一个出色的初中托管班,绝不会简单粗暴地“一刀切”禁止手机,而是会采取一套系统、科学且人性化的管理办法,既能有效避免手机带来的干扰,又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明确的手机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家负责任的初中托管班,首先会制定一套清晰、明确且书面化的手机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特点以及家长需求的深入理解。制度会详细说明在托管班期间,手机使用的“时间表”和“地图”:哪些时间段(如作业时间、自习时间)是绝对的“手机禁区”,哪些时间段(如课间休息、特定查询需求)可以有限度地使用;手机在不使用时应如何保管,是统一存放在指定的手机保管箱,还是交由老师代为保管,都会有明确的规定。

更重要的是,这套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是透明的。在学生入学之初,托管班的老师就会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三方沟通,详细解读每一条规则背后的考量,确保学生理解规则的必要性,家长明晰托管班的管理理念。例如,在金博教育这样的专业托管机构中,老师会强调,严格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免受干扰、可以沉浸式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在托管时间内高效完成作业、巩固知识。同时,规则中也会明确违反后的处理方式,从口头提醒到暂时保管手机,再到与家长沟通,层层递进,既有约束力,又充满教育的温度,避免了因规则模糊而产生的冲突和抵触情绪。

分时分景巧管理

优秀的手机管理策略,核心在于“灵活”与“精细”,而非“僵化”与“笼统”。这意味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场景,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在托管班的核心学习时段,比如学生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复习功课或进行一对一辅导时,必须执行最严格的“物理隔离”政策。此时,手机会被统一收集起来,放置在学生的视线之外,确保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这种短暂的“告别”手机,是培养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非学习时段,如课间休息或用餐后,管理方式则可以更加灵活。托管班可以设定一个短暂的“手机开放时间”,允许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使用手机。这种安排背后有多重考量:

  • 满足社交与亲情需求: 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家长报平安,或者与同学短暂放松交流。
  • - 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适度的放松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让接下来的学习更有效率。 - 功能性使用: 如果遇到难题需要查询资料,或者需要使用某些教育类APP,学生可以向老师申请,在监督下使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
这种张弛有度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对学生需求的尊重和理解,让孩子们觉得托管班的规定是合情合理的,从而更愿意主动遵守。

家校沟通的桥梁

对学生手机的管理,从来不是托管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与机构紧密配合的“协奏曲”。一个好的托管班,会把自己定位为连接家庭和学生的桥梁,主动、定期地就手机管理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这种沟通不仅仅是告知“我们是怎么管的”,更是探讨“我们如何一起管好”。

一方面,托管班会向家长清晰地传达其手机管理理念和具体措施,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当家长认同托管班的做法时,他们会在家庭教育中贯彻一致的原则,比如在孩子回家后,也设定相应的“无手机学习时间”,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另一方面,托管班的老师,特别是像金博教育这样注重个性化辅导的机构,会把学生在托管期间的表现,包括在手机使用上的自控力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这种反馈是具体而有建设性的,比如“今天小明在规定时间内主动上交了手机,学习效率很高”,或是“最近小丽在休息时总是在玩某个游戏,建议家长关注一下”,从而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疏堵结合显智慧

面对手机这一“双刃剑”,最高明的策略永远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堵”是必要的,它指的是通过严格的规则和物理隔离,在特定时间段内杜绝手机对学习的干扰。这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纯粹学习环境的“硬措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底线。

但比“堵”更重要、更考验教育智慧的是“疏”。优秀的托管班老师,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给学生如何与手机“和平共处”,甚至“化敌为友”。他们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手机的工具属性,而非仅仅是娱乐设备。例如,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教育APP,如词典、题库、知识拓展类应用,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它们来辅助学习、解决难题。在托管班的“项目式学习”或“探究式学习”环节,老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手机查阅资料,完成课题报告。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亲身体会到手机在学习上的巨大价值,从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手机是学习好帮手”的认知。金博教育的老师们深谙此道,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媒介素养的培育者,帮助孩子提升信息筛选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数字公民素养

除了学习层面的引导,好的托管班还会将手机管理延伸到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上。老师会利用合适的机会,与学生探讨网络安全、信息辨别、网络礼仪等话题,引导他们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这包括教育他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如何在网络世界中尊重他人、礼貌交流。这种超越了“管与被管”的教育,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赋能,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驾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所奴役。


总结

综上所述,一家优秀的初中托管班在管理学生手机的问题上,绝非采取单一的、强制性的手段。它会构建一个由明确规则、灵活管理、家校合作正向引导四个维度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其核心目的,早已超越了“禁止玩手机”这一浅层目标,而是致力于在保障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专注力媒介素养

这种管理模式,将挑战转化为教育契机,把对手机的管控,巧妙地融入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过程中。正如金博教育所倡导的,真正的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灌满容器。通过科学、人性化的手机管理,托管班不仅为学生营造了高效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在信息时代中,成为自己时间与注意力的主人,这无疑是一份让他们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