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粉实验结果对建筑材料质量保证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建筑材料的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资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机制砂中含粉量较高,对建筑材料质量保证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从机制砂含粉实验结果出发,探讨其对建筑材料质量保证的影响。

一、机制砂含粉量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1. 定义

机制砂含粉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含粉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性能,降低其质量。


  1. 测定方法

目前,测定机制砂含粉量的方法主要有筛分析法、湿筛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仪法等。其中,筛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机制砂样品充分搅拌均匀,取一定量样品置于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2)将烘干后的样品过筛,筛孔尺寸为0.075mm。

(3)称量筛下物质量,计算含粉量。

二、机制砂含粉实验结果对建筑材料质量保证的影响

  1.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机制砂含粉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原因如下:

(1)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易填充在水泥颗粒之间,降低水泥石结构密实度,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

(2)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在混凝土中易产生絮凝现象,影响水泥水化反应,降低混凝土强度。


  1. 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机制砂含粉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降低。原因如下:

(1)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易吸附氯离子,导致混凝土中钢筋腐蚀,降低耐久性。

(2)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易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硫酸盐等,导致混凝土发生硫酸盐侵蚀,降低耐久性。


  1. 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含粉量过高,会导致砂浆性能降低。原因如下:

(1)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易填充在水泥颗粒之间,降低砂浆的密实度,从而影响砂浆的强度。

(2)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易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硫酸盐等,导致砂浆发生硫酸盐侵蚀,降低耐久性。


  1. 对建筑物的环境影响

机制砂含粉量过高,会导致建筑物的环境污染。原因如下:

(1)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易悬浮在空气中,影响大气质量。

(2)含粉量高的机制砂,其细小颗粒易渗透到土壤中,影响土壤质量。

三、降低机制砂含粉量,保证建筑材料质量

  1. 优化生产工艺

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应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含粉量。例如,采用高效振动筛、风选等方法,去除细小颗粒。


  1. 加强原料管理

在原料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质量,选择含粉量低的机制砂原料。


  1. 增加外加剂

在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可适当增加外加剂,如减水剂、防冻剂等,以改善其性能。


  1. 加强检测与监督

对机制砂、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与监督,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总之,机制砂含粉实验结果对建筑材料质量保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原料管理、增加外加剂以及加强检测与监督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机制砂含粉量,保证建筑材料质量。

猜你喜欢:自动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