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初中,英语从一门启蒙课程,悄然转变为考察综合能力的核心科目。很多孩子和家长会发现,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听讲和课后的死记硬背,似乎越来越难以应对挑战。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是否聪明,也不在于刷了多少题,而在于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如同一位无声的良师,能让孩子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变被动为主动,最终享受语言学习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能够帮助初中生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妙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强压式的学习往往事倍功半,而激发内在的兴趣,则是点燃他们学习热情的火种。
营造趣味学习氛围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英语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刻板印象。试着将英语元素融入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语言环境。比如,在家里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的英文歌曲,选择一些配有中英双语字幕的动画电影或纪录片共同观看。当孩子对某个旋律或某句台词产生兴趣时,我们便可以顺势引导,一起查查歌词、学学台词,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接触和吸收英语知识。
此外,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英语学习的APP,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家庭英语游戏,比如“单词猜猜看”、“情景角色扮演”等。在金博教育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同样强调“寓教于乐”,通过互动式、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对英语的亲近感。当孩子不再将学英语视为一项痛苦的任务,而是看作一场有趣的冒险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关联生活实际应用
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要引导孩子发现,英语并非只存在于课本和试卷里,它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留意身边的英语,比如商品包装上的英文说明、进口零食的配料表、电脑游戏中的英文指令,甚至是外出旅游时看到的双语路牌。
当孩子发现“原来这里也有英语”时,他们会感到新奇和兴奋。这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进行一些小小的实践。比如,尝试用简单的英语来描述自己一天的活动,或者和父母一起,参照一份英文食谱做一道简单的菜。这些看似微小的尝试,却能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让他们明白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表达自己。
规划先行事半功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多,学业加重,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而英语学习尤其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而非一朝一夕的“临时抱佛脚”。
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学得越久越好”。他们常常在考试前通宵达旦地背单词、刷语法,结果身心俱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实,语言学习更强调的是“高频”而非“高长”。每天坚持15-20分钟的碎片化学习,其效果远胜于每周一次3小时的集中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份计划无需过于复杂,但一定要具体、规律。例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周计划表格,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合理地分配到每天的固定时间段。正如金博教育的专业老师在为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时所强调的,一份好的计划应该是个性化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和生活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地被执行下去。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时间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末 |
晨起15分钟 | 听力跟读 | 朗读课文 | 听力跟读 | 朗读课文 | 听力跟读 | 自由安排,如看一部英文电影,整理一周所学,或进行拓展阅读 |
睡前20分钟 | 背诵新单词 | 英文日记(2-3句) | 复习旧单词 | 阅读一篇小短文 | 复习本周单词 |
明确具体学习目标
有了计划,还需要有目标来指引方向。一个模糊的目标,如“我要学好英语”,往往因为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实现。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的小目标。
这就像是游戏里的“打怪升级”,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能获得即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例如,可以将目标设定为:“本周内,我要掌握20个关于天气的单词”、“今天,我要用完整的句子朗读并背诵一段对话”、“这个月,我要读完一本英文简易读物”。这些小目标清晰明确,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完成。当一个个小目标被不断达成时,孩子们的自信心会随之增长,学习的动力也会越来越足。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英语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容易陷入“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变成了只会做题的“哑巴英语”。要培养真正能学以致用的英语能力,就必须做到四项技能的均衡发展。
沉浸“听”说环境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泛听”和“精听”的练习。所谓“泛听”,就是在不追求听懂每一个单词的情况下,广泛地接触各种语音材料,如英文歌、有声读物、儿童播客等,目的是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而“精听”,则是选择一小段材料,反复听,直到能听懂大部分内容,甚至可以尝试进行听写练习。这个过程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和理解能力。
“说”是语言输出的关键环节。很多孩子不敢开口,怕说错,怕被嘲笑。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说,不怕错”。可以从简单的“跟读”开始,模仿录音中的发音和语调,这是纠正发音、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此外,可以创造一些需要用英语交流的场景,比如鼓励孩子用英语复述一个刚看过的动画片情节,或者在家庭出游时,担当“小小翻译官”。在金博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会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对话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开口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表达的自信。
拓展“读”写视野
阅读是扩大词汇量、学习地道表达、拓宽知识面的最佳方式。除了课本,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从与他们认知水平相匹配的英文绘本、分级读物开始,逐步过渡到青少年杂志、简写版的经典名著等。阅读的初期,不必强求孩子认识每一个单词,理解大意即可。可以引导他们利用上下文和插图来猜测词义,培养良好的阅读策略。坚持下去,孩子的词汇量和语感都会有质的飞跃。
写作是检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输出形式。很多孩子提起英语写作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比如写一两句话的英文日记,记录当天最开心的一件事;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尝试用英语给喜欢的博主留言。关键在于“动笔去写”,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自然会水到渠成。从句到段,再到篇,循序渐进,写作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难关。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智慧的系统工程。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家长、学生和老师三方共同努力,长期坚持的过程。正如我们所探讨的,核心在于激发兴趣、科学规划、均衡发展。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爱上这门语言;我们要引导他们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让努力有方向,让进步看得见;我们还要鼓励他们听说读写齐头并进,成为全面的英语使用者,而不仅仅是应试者。
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的坚持都意义非凡。当一个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动时,他们便拥有了开启未来无限可能的金钥匙。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妙招,能够为各位家长和同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在英语学习的旅程中,少一些迷茫,多一份从容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