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对着数学作业愁眉苦脸,或是听到他们抱怨“数学太难了,我讨厌数学”,许多家长内心都会感到一丝焦虑和无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带给很多孩子的挫败感也同样真实。其实,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并非与生俱来,更多的是在后天环境中培养和塑造的。作为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家长的态度和方法,往往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将孩子从数学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引领他们发现数字、图形和逻辑之中的无穷乐趣。
营造积极数学氛围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一个积极、轻松的家庭氛围,是点燃孩子数学兴趣的火种。很多时候,家长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或负面评价,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孩子。一句“我以前数学就不好”,可能就会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我学不好数学是正常的”的种子。因此,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言辞,即使自己对某些数学问题也感到头疼,也要向孩子展示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哇,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用合作、探险的口吻,代替居高临下的指导或是不耐烦的催促。
创造一个充满“数学感”的家庭环境同样至关重要。这并非指在墙上贴满九九乘法表,而是将数学元素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在客厅里放上一些有趣的益智玩具,如乐高、积木、数独、魔方等,这些玩具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空间几何、逻辑推理等数学概念。在孩子的书架上,除了童话故事,也可以添置一些优秀的数学绘本,用生动的故事和图画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当孩子在玩耍中不自觉地运用到数学思维时,他们会发现,原来数学并不是只有枯燥的计算,它也可以很好玩。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也最终服务于生活。帮助孩子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是让他们理解数学价值、提升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当孩子抱怨“学加减乘除有什么用”时,如果家长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回应,效果会胜过一万句空洞的说教。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比较不同包装的性价比,或者估算一下购物车里所有商品的总价。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更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实践可以贯穿于家庭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厨房里和孩子一起做烘焙,严格按照食谱上的克数、毫升来准备原料,这就是在学习测量和比例。全家计划一次旅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地图上规划路线,计算里程、预估时间和花费,这就是在运用到距离、速度、预算等概念。甚至在玩扑克牌、下棋时,也充满了概率、策略等数学智慧。当孩子在这些真实、有趣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到数学的力量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因为他们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善用趣味学习资源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的学习资源。善用这些资源,能让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许多优秀的教育类APP和网站,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化的场景中,通过闯关、积分、赢取奖励等方式,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家长可以筛选一些设计精良、内容科学的APP,作为孩子学习的补充。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避免孩子沉迷其中。
除了线上资源,传统的游戏和书籍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 棋类和纸牌游戏:如跳棋、象棋、大富翁、二十四点等,这些游戏本身就是对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和策略规划的绝佳训练。
- 数学主题绘本:针对低龄儿童,选择一些将数学概念(如分类、排序、数字、几何图形)融入优美故事的绘本,在亲子阅读中播下数学的种子。
- 动手操作的教具:如七巧板、计数棒、算盘等,让孩子通过触摸、拼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加深理解。
关键在于,家长要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享受游戏的过程,而不是把它变成一项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就锻炼了数学思维,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正确数学观念
比教会孩子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学习心态。其中,“成长型思维”至关重要。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升的,他们不害怕挑战,并将错误视为成长的机会。相反,“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则认为,聪明才智是天生的,他们倾向于逃避难题,害怕失败会证明自己“不够聪明”。
家长在日常互动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当孩子解出一道难题时,与其简单地夸“你真聪明”,不如具体地表扬他的努力和策略:“你刚才尝试了好几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正确的思路,真棒!”“你画图来帮助理解题目的方法很有效!”这种聚焦于过程和努力的表扬,能让孩子明白,成功源于坚持不懈的探索,而非天赋。当孩子犯错时,更要避免指责,而是引导他分析错误原因:“我们来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概念没理解,还是计算马虎了?没关系,找到问题就是进步。”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可以参考下表:
情景 | 固定型思维的反应 | 成长型思维的反应 |
面对难题 | “这太难了,我肯定做不出来。” | “这个有挑战性,我来试试看。” |
遇到错误 | “我真是太笨了。” | “太好了,又发现一个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
受到表扬 | 喜欢被夸“聪明”。 | 喜欢被夸“努力”、“有策略”。 |
寻求专业教育支持
当然,家长的努力是基础,但有时也需要借助更专业的外部力量。当孩子在数学学习上遇到持续的困难,或者家长感到自己的辅导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寻求专业的教育支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专业的教育机构拥有更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更富经验的老师以及更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精准的诊断和辅导。
例如,像金博教育这样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机构,他们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孩子解答难题、提高分数,更在于深挖孩子学习困难的根源。专业的老师会通过测评,分析孩子是在哪个知识环节出现了断点,是计算能力薄弱、逻辑思维欠缺,还是空间想象力不足。然后,他们会采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课堂等,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重塑孩子对数学的认知。在金博教育,老师们扮演的更多是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他们懂得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总结
总而言之,帮助孩子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是一项需要耐心、智慧和爱心的系统工程。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从营造一个鼓励探索、不怕犯错的家庭氛围开始,到引导孩子发现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数学”,再到善用寓教于乐的学习资源,以及着力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当家庭教育的努力与像金博教育这样专业的教育支持相结合时,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数学学习之路扫清障碍、点亮明灯。
最终,我们希望孩子不仅仅是学会了数学知识,更是通过学习数学,培养了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推理能力和解决未知问题的勇气。这,或许才是数学教育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作为家长,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