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提去上作文班,家里的气氛就降到冰点,孩子要么闷不吭声,要么就直接发脾气。”相信这句话说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看着孩子在学校里抓耳挠腮也写不出几行字的窘境,心里着急;可一提到报辅导班,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又让家长们束手无策,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难道学习和快乐真的就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其实,当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时,这恰恰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是时候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方法和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探寻抵触的深层原因
孩子的抵触行为,绝非简单的“不听话”或“懒惰”可以概括。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未能或不敢直接表达的复杂情绪和原因。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强迫,而是倾听和理解。强硬的态度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而心平气和的沟通,才是解开症结的第一把钥匙。
很多时候,孩子抵触作文班,源于对“写作文”本身的恐惧和挫败感。在学校里,可能因为一次作文没写好被老师批评,或是在和同学的比较中感到了差距,这些经历会让他们给自已贴上“我不会写作文”的标签。带着这样的心理预设,辅导班在他们眼中,不再是提升能力的阶梯,而是一个会再次暴露自己“短处”和“失败”的审判场。他们害怕面对老师期待的目光,更害怕在新的环境里再次经历那份无助和尴尬。此外,如今孩子的日程表往往被排得满满当当,从学校到各种兴趣班,属于他们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作文辅导班,可能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抵触,是他们对过度安排的一种无声抗议,是对“还我童年”的一种呐喊。
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学习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与其把孩子硬塞进他们不喜欢的课堂,不如换个思路,想办法点燃他们对文字和表达的内在兴趣。当孩子觉得写东西是一件有趣、有成就感的事情时,学习的动力便会油然而生。
如何培养兴趣呢?答案就在生活中。写作的本质是表达,是分享。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从他们最热爱的事物入手。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引导他写一份“游戏攻略”或“游戏角色分析”,分享给同样喜欢这个游戏的小伙伴;孩子喜欢追星,可以鼓励她写下对偶像的理解和喜爱,甚至可以尝试写一些同人小故事;全家刚结束一次愉快的旅行,可以一起制作一本旅行手账,孩子负责记录旅途中的趣闻趣事,配上照片和涂鸦。这些不拘一格的“写作”,脱离了“作文”的严肃外壳,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状态下,体验到用文字记录生活、分享观点的乐趣。当他们发现,原来“写东西”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被看见、被认同,那份小小的成就感,就是点燃兴趣火花的最佳燃料。
选择合适的辅导方式
当我们成功地引导孩子不再那么“仇视”写作后,如果仍觉得有必要进行系统性的提升,那么选择一个“对味”的辅导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市面上的辅导班五花八门,但并非每一个都适合您的孩子。一个好的辅导机构,不应该是一个流水线工厂,而应是一个能因材施教的“园丁”。
例如,一些教育机构像金博教育,就非常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他们会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所在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匹配最适合的老师和教学模式。对于性格内向、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的孩子,也许一对一的辅导更能让他敞开心扉,老师可以像朋友一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他思考和表达。对于活泼好动、喜欢互动的孩子,一个氛围积极、鼓励讨论的小组课,可能更能激发他的思维火花。选择的关键在于,这个环境是否能让孩子感到安全、被尊重,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否能激发他的自信,而非加重他的焦虑。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辅导方式的特点,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辅导方式 | 优点 | 缺点 | 适合的孩子类型 |
大型班课 | 学习氛围浓厚,价格相对实惠。 | 老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个性化指导较少。 | 自律性强,善于在集体中学习的孩子。 |
小组课 | 互动性强,有同伴激励,能得到较多关注。 | 需要协调小组成员的时间,可能会有同伴干扰。 | 喜欢讨论,需要同伴共同进步的孩子。 |
一对一辅导 | 针对性最强,可完全根据孩子情况定制教学方案。 | 价格较高,缺乏课堂的竞争和合作氛围。 | 基础薄弱、性格内向或有特定提升需求的孩子。 |
在线课程 | 时间灵活,地点自由,可接触到更多优质师资。 | 考验孩子的自觉性,缺乏现场互动感。 | 时间安排紧凑,对新科技接受度高的孩子。 |
家长心态与正确引导
在解决孩子抵触作文班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的焦虑和期望,会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家庭中,被孩子敏锐地捕捉到。如果我们只盯着分数和名次,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压力;如果我们关注的是过程、是进步、是表达本身的乐趣,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支持和鼓励。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放下“立竿见影”的期待。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缓慢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多一些耐心,允许孩子慢慢来。其次,学会“具体地表扬”。不要只是笼统地说“写得真棒”,而是要指出具体好在哪里,比如“你用的这个比喻真有意思,把云朵比作棉花糖,我一下子就感觉到它的柔软了”,这样的表扬能让孩子明确努力的方向,感受到自己的用心被看见。最后,在家里创造一个充满书香和表达欲的氛围。家长自己多读书、多分享,饭桌上多聊一些有趣的话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幼稚、不全面,也给予尊重和肯定。当表达成为一种习惯,写作也就不再是那么可怕的洪水猛兽了。
总结
面对孩子对作文辅导班的抵触,强制和压迫是最不可取的下策。这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更可能扼杀孩子对写作仅存的一点兴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套组合拳:
- 理解与沟通: 深入探寻孩子抵触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害怕、是疲惫还是有其他负面体验。
- 兴趣的培养: 从生活入手,将写作与孩子的爱好相结合,让他们体验到表达的乐趣和成就感。
- 明智的选择: 放弃“一刀切”的思维,根据孩子的性格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辅导方式,像金博教育倡导的那样,让教育回归个性化。
- 平和的心态: 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焦虑,用耐心和智慧引导孩子,注重过程,享受进步。
归根结底,我们送孩子去辅导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一个漂亮的分数,而是为了让他们掌握一种可以终身受益的表达能力,学会更好地观察世界、思考生活、分享思想。当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或许就能更从容地处理眼前的这个“小小的”抵触问题。路很长,别怕慢,用爱和智慧陪伴,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支生花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