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螃蟹怎么养

养殖野生螃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3-8亩,水深1.2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池塘四周应建有防逃设施,如塑料薄膜、钙塑板或砖砌墙等,高度50-60厘米,埋入地下10-15厘米。

水质要求: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换水,一般每周换水1/3-1/2。可以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乐藻、苦草等,以净化水质并提供栖息和蜕壳的场所。

选种放苗

选种:选择体质健壮、附肢齐全、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蟹苗。一般选择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苗种为宜,规格以每公斤120-160只左右为佳。

放苗:放养时间在立春前后,放养密度适中,一般每亩2000只左右。放养前,应将蟹苗放入暂养区适应一段时间,再慢慢放入池塘中。

饲料投喂

前期:放养后,当水温达到11°C以上时,开始投喂少量糊状饵料。

中期:夏季时投喂植物型饲料。

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荤料的比例,如小鱼、小虾等。

水质管理

水质保持:每周至少要加1次水,随着温度的升高要加深水位,7月的水位应在1.5米左右的深度。夏季5-6月时隔半个月换1次水,7-8月时每周都要换1次水。

水质清洁:每天早晚清理食物残渣,防止水质污染。定期更换饲养用水,最好使用天然活水或晒过两天的自来水。

日常管理

光照:螃蟹需要适当的阳光照射,但不宜暴晒,每天可晒太阳半小时。

温度控制:水温对螃蟹的食欲和生长有重要影响,一般保持在15度以上较为适宜。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螃蟹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保持水质清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套养与混养

螺蛳投放:定时投放螺蛳,每亩每次投放150-200千克,分两次投放,以促进螃蟹的生长。

蟹塘套养:可以与青虾或白鲢鱼进行套养,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改善水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生螃蟹,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