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裂枯病

芹菜裂枯病是一种常见的芹菜病害,主要危害芹菜的根部、幼苗和成株。以下是芹菜裂枯病的详细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发病症状

根部:

根部伤口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渠道,病菌侵染后多寄生在根或根颈及叶柄维管束中,导致根系腐烂。

幼苗:

苗期染病后,生长缓慢,严重时幼苗萎蔫或枯死。

成株:

叶片失绿无光泽,叶色老化暗淡,秆茎老化并有韧性,严重时叶片失绿或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劈开病根茎可见维管束变红、变褐。

发病规律

越冬方式: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从芹菜的幼嫩细根入侵。

侵染渠道:

根部伤口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渠道,病菌侵染后多寄生在根或根颈及叶柄维管束中。

发病条件:

土壤温度在20-30℃时利于发病,气温25℃左右时发病重。重茬、使用未熟粪类、干燥地块易发病;苗期已经染病再定植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

避免连作,减少病菌积累。

增施生物有机肥:

定植前增施生物有机肥(如报农酵母菌有机肥或报农生物有机肥),采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

药剂防治:

提前防治最关键,可用以下药剂交替使用,5-7天喷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