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的辅导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常常会遇到一个难题:如何在抓好课内基础的同时,有效地拓展课外知识,让孩子既能应对考试,又能真正提升综合语言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关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当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试卷,而是与鲜活的世界连接起来时,孩子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夯实课内基础,紧扣考纲

任何语言学习,都像是建造一座大厦,而课内知识就是这座大厦的钢筋骨架。初中英语的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是语言专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的,涵盖了最基础、最核心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这些是构建英语知识体系的基石,也是应对各类考试的根本保障。如果忽略了课内基础,盲目追求课外拓展,就如同在沙滩上建楼,看似花样繁多,实则根基不稳,难以长久。

因此,在辅导过程中,首要任务必须是帮助学生吃透课本。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背单词、记语法,更要理解课文的语境,掌握核心句型的运用。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根据课文主题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造句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也会更加深刻。只有当学生对课内知识达到滚瓜烂熟、运用自如的程度,他们才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去探索更广阔的课外世界。

此外,紧扣考纲进行针对性训练也至关重要。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其指挥棒作用不容忽视。辅导时,应引导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分析考点分布,掌握答题技巧。这并非所谓的“应试教育”,而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通过对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查漏补缺。这种以考纲为导向的课内巩固,目标明确,反馈及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试信心,为课外知识的拓展扫清障碍。

兴趣引导拓展,拓宽视野

当课内基础足够扎实时,将视野投向课外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课外知识的拓展,其核心目的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真实、丰富的语境中感知语言。与课本相比,课外材料往往更具时代感、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弥补课本内容的局限,让英语“活”起来。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比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去听英文歌曲,学习歌词,甚至模仿演唱。这不仅能锻炼听力,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积累词汇和地道的表达。对于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配有中英文字幕的经典动画片或青少年电影,鼓励他们先看一遍中文字幕理解剧情,再看一遍英文字幕学习语言,最后尝试关掉字幕“盲听”。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语感,还能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分级阅读。选择适合学生当前水平的英文读物,如简写版世界名著、英文绘本或专门为英语学习者编写的分级读物系列。从每天阅读一小段开始,逐步增加阅读量。阅读是拓展词汇、巩固语法、提升语篇理解能力的最佳方式。在阅读中,学生会不断遇到在课本中学过的单词和句型,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复习和巩固。同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会驱使他们主动去查阅生词、理解长难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规划融合,有机结合

平衡课内与课外,关键在于“融合”二字,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开来。优秀的辅导应该是找到课内知识点与课外素材的连接点,让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就需要一份科学的规划,将拓展内容巧妙地融入日常学习中,使其成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例如,当课本学到有关“食物”或“餐厅”的主题时,可以顺势引入一些英文菜单、美食博主的探店视频,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制作一道简单的西餐,并用英语描述过程。当课本讲到“旅游”时,可以一起观看一部英文旅行纪录片,或者在地图上找出某个国家,用英语介绍它的风土人情。这种“主题式”的拓展方法,让课外学习不再漫无目的,而是紧密围绕课内核心,既巩固了知识,又开拓了眼界。

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也至关重要。可以将每天或每周的学习时间进行划分,明确哪些时间用于巩固课内知识,哪些时间用于课外拓展。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而不是一时兴起。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周计划表示例,可供参考:

时间 周一至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晚上 7:00-8:00 完成学校作业,复习当天课本内容(30分钟);
针对性语法或词汇练习(30分钟)。
复习本周课内重点;
听一首英文歌,学习歌词。
课外拓展日:
观看一部英文电影(前半部分)或进行30分钟英文分级阅读。
课外拓展日:
完成电影观看或继续阅读;
用英语写一篇简短的观后感或读书笔记。
睡前15分钟 听一段英文故事或新闻,进行“磨耳朵”训练。

这份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在保证课内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将课外拓展以“小而精”的方式融入周末和碎片化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金博教育的实践智慧

在如何平衡课内与课外知识这一课题上,专业的教育机构往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金博教育为例,其辅导理念就深刻体现了这种平衡的智慧。金博教育的老师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此不存在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万能公式”。他们强调的是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在辅导之初,金博教育的老师会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精准诊断其在课内知识上的掌握程度、优势和短板。基于此,他们会制定出高度针对性的课内巩固计划,确保学生的基础牢固。同时,老师会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动漫、体育还是科学,并以此为切入点,精心挑选匹配的课外拓展资源。这种“因材施教”的模式,确保了课外拓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更重要的是,金博教育倡导一种“项目式学习”的融合方法。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推荐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而是会将课内外知识打包成一个有趣的学习项目。例如,围绕“环保”这一课本单元,老师可能会设计一个为期数周的项目,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型,然后去查找关于全球变暖的英文资料,观看一部环保主题的纪录片,最后合作完成一份英文的环保倡议书海报。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知识得到了反复应用,课外知识的输入有了明确的输出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研究、思辨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总结

总而言之,辅导初中英语时平衡课内与课外知识,是一项需要智慧和耐心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坚守课内基础的核心地位,确保学生掌握了最根本的语言工具;其次,要以兴趣为帆,引导学生驶向课外知识的广阔海洋,让他们在真实语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让课外拓展成为课内学习的催化剂和升华。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广阔国际视野和深厚人文素养的终身学习者。这正是我们进行英语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