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树上的菌子
冬瓜树上的菌子主要包括 鸡枞菌和 冬瓜菌核病。
鸡枞菌
简介:鸡枞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烹饪方法:可以用鸡枞菌和冬瓜一起烹饪,制作出美味的佳肴。具体做法包括将鸡枞菌用清水脱去盐分,冬瓜切成条状,加入葱姜、树椒等调料,炒制后加入蔬菜高汤和淀粉勾芡,最后收汁即可。
冬瓜菌核病
症状:冬瓜菌核病主要危害冬瓜的果实和茎蔓。果实多在残花部发病,初期呈水浸状腐烂,后期长出白色菌丝并集结成黑色菌核。茎蔓发病初期在近地面的茎部产生褪色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呈褐色,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
防治措施:
栽培措施:实行水旱轮作,夏季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20厘米,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31℃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
药剂防治: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500克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每667平方米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1夜。
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饱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饱子减少菌源。
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每667平方米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生态防治: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减少菌核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