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绵疫病发生条件

南瓜绵疫病是一种由真菌Phytophthoracapsici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南瓜的近成熟果实、叶和茎蔓。以下是南瓜绵疫病的主要发生条件:

温度:

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7℃,最适温度为28~30℃。在高温条件下,尤其是气温突然上升时,病害容易流行。

湿度:

高湿是发病的决定性因素。田间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较重。特别是在雨季或大雨后,如果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病害容易爆发。

土壤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通过风雨、灌溉水传播。土壤湿度在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此外,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种植方式:

连作地、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施用未腐熟栏肥、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较重。实行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深沟高畦种植,施用充分腐熟有机栏肥,可以减轻病害。

其他因素:

果实直接接触地面时也容易发病。大雨过后暴晴最易发病流行。此外,气温升高,瓜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大水漫灌,瓜田被水淹,疫病就会大面积发生。

综上所述,南瓜绵疫病的发生主要受高温、高湿、土壤条件、种植方式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深沟高畦种植、及时排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选择地势高燥的田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