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木耳出木耳怎么办

木耳出耳后的管理方法如下:

耳木起架管理

环境控制:协调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条件。水分管理是关键,要求干干湿湿的外界环境。头两天早晚要浇足水分,以后根据情况适当浇水,晴天多浇水,阴天少浇水,雨天不浇水。每次浇水时要细雾状,巡回浇,全浇,浇足,使耳木吸足水分。天晴温度高时,应早晚喷水,避免在阳光强烈的中午浇水,以免造成烂耳。耳场空气中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为宜。

黑木耳每潮收后管理

停止浇水:让阳光照射3~5天,使耳木表面干燥,氧气从裂缝进入,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并向耳木更深的部分蔓延生长。然后再浇水管理,大约经10~15天,可采收二潮木耳。

越冬管理

集中堆放:将耳木集中,仍按“井叠式”等堆放在清洁干燥处,上面覆盖草或树的枝叶保温保湿,防止严冬低温危害菌丝。若天气干燥应向耳木上适当喷水保湿。到来年春天气温回升后,耳木上发生耳芽时,再散堆上架,精心管理,待成熟后采收。

排耳袋前管理

消毒:在摆耳袋的地面铺上草苫子,两边比耳袋宽出10cm,用编织袋铺地,以防止耳片沾上泥沙,质量下降。用500倍多菌灵或克霉灵喷洒整个大棚消毒。

开孔:用消毒过的刀片在耳袋两端均匀开“V”形出耳口6至8个,口径1.5-2 cm,深度以不伤菌丝为度。开袋后的前10天,每天喷雾2次保湿,保持地面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0%,有7℃左右的温差,每天通风换气1-2次。

出耳后管理

保湿:耳芽出现后,以保湿为主,适当通风换气。耳芽迅速生长呈漏斗状或杯状幼耳,每天喷水2~3次。随耳片逐渐长大而增大喷水量。在耳片生长后期,要经常观察棚内温度,超过30℃、相对湿度高于95%、通风不良时,容易出现“流耳现象”,应加大通风量,降温降湿。

通风: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在耳片生长后期,高温高湿环境会造成流耳现象,因此要特别注意通风和喷水,保持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