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咋来的
馒头, 相传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在征讨孟获的过程中,诸葛亮面临军队无法渡江的困境,后来通过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形状蒸熟,作为祭品来代替真人头祭祀河神,从而平息了风浪,使军队得以顺利渡江。这种面食后来被称为“馒头”,以替代原先恐怖的“蛮头”之称。
具体来说,诸葛亮的这一发明是在军队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为了不伤害士兵士气同时祈求河神保佑,他巧妙地用面粉制作了类似人头的面食,内包羊肉或猪肉,然后蒸熟。这一做法既满足了祭祀的需求,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最终得到了河神的庇佑,军队得以安全渡江。
随着时间的推移,馒头逐渐从祭品演变为日常食用的面食,其形状和馅料也日渐丰富多样。到了宋代,馒头的称谓已经广泛流传,并且开始有了“包子”这一别称。到了清代,“包子”和“馒头”的称谓才渐渐分化。
综上所述,馒头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三国时期的祭祀文化,经过千年的演变,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