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小叶病
白菜小叶病是一种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白菜的叶片。病叶表面会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淡褐色稍凹陷病斑,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后期病斑上会出现小黑点,这是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的表现。有的病斑容易破裂或脱落,形成叶面穿孔。
该病在周年都有小白菜种植的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病菌发育的适温为26-30℃,并且需要高湿的环境,偏施氮肥的植株发病会加重。
防治白菜小叶病的方法包括:
种子消毒:
使用适当的杀菌剂处理种子,以减少病菌的初侵染。
轮作:
通过轮作来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累积,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高垄、高畦种植:
这种种植方式有助于提高地面的通风和排水能力,降低湿度,不利于病菌生长。
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同时也有助于抑制病菌生长。
及时摘除病叶病果:
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果,减少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药剂防治:
可以使用多种药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用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阿司米星(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3000-4000倍液等。
建议农户在种植白菜时,综合采取上述措施,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白菜小叶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