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锈病病原
芹菜锈病是一种 真菌性病害,主要由 水芹柄锈菌(Puccinia aquatica)引起。这种病菌以菌丝体和冬孢子在留种株上越冬,南方冬暖地区夏孢可继续传播侵染,无越冬现象。温暖少雨、雾大露重天、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于发病。
芹菜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上初生许多针尖大小褪色斑,呈点状或条状排列,后变褐色,中央呈疱状隆起,疱斑破裂后散出橙黄色至红褐色粉状物。后期在疱斑上及其附近产生暗褐色疱斑,可造成叶片、茎秆等干枯。
防治芹菜锈病的措施包括: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0℃的温汤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5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晾干直接播种。
茬口轮作:
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蔬菜隔年轮作,减少病源数量。
建议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芹菜锈病的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