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叶生病

豆角叶生病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豆角叶病害及其症状和防治方法:

豆角锈病

症状:叶片背面出现黄色或橙色的疱状突起,即锈孢子堆。病斑黄绿色,圆形,微凹,后渐为褐色的圆形病斑,直径1.3~4毫米,有黄绿色晕环,病斑有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然后褐色部分脱落,形成穿孔。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最后叶片干枯,功能丧失,植株衰老死亡。

防治措施

前期做好预防,阻止孢子侵入。发病前用药,在开花前进行喷药预防,每7天一次连喷两次。可选择70%代森联或80%代森锰锌+28-高芸苔素内酯。

发病初期用药,叶片发现黄点或有个别小孢子堆时抓紧使用治疗剂防治,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5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

豆角炭疽病

症状:叶片、茎蔓和豆荚都可被害,初为圆形褐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央灰褐色;豆荚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

防治措施

可选用春雷·溴菌腈、75%肟菌酯·戊唑醇、氟菌·肟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豆角疫病

症状:主要为害茎、叶及荚果,多发生在茎节部或节附近,尤以近地面处居多。病部初时呈水渍状,后环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以上叶蔓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大为圆形淡褐色斑,表面生白霉。荚果被害病部亦生白霉,腐烂。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轮作。

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硫磺悬浮剂15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粉锈灵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8--10天喷一次。

豆角叶霉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尤以叶片背面显著)。严重时致使早期落叶,仅残留顶端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大减。

防治措施

种子处理:种子播前应先在阳光下晒2~3天,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以清除种子内外的病菌,取出后在冷水中冷却,用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取出种子后用清水漂洗几次,晒干催芽。或者可以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加水混匀后可拌种,包衣后播种。

合理密植:一般情况下建议豇豆株距控制20公分左右,行距控制在60公分左右。

肥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等,保证豆角所需营养,提高豆角植株抗病性。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晴天上午浇水,避免浇水后遇阴雨天。

摘除老叶:及时摘除下部老、黄、病叶,增强通风透光。定植密度不要过高,及时整枝打杈、绑蔓,豆角结荚后要将下部老叶摘除。

化学防治:在叶霉病发生以后,推荐用药方案1:50%氟啶胺1500倍+40%苯甲·醚菌酯1500倍;方案2:75%肟菌酯·戊唑醇2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