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发面特征

二次发面,也称为二次发酵法,是一种在面包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其特征包括:

两次搅拌和发酵:

面团调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搅拌后形成种子面团或中种面团,第二次搅拌后形成主面团或酵母面团。发酵过程也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短时间发酵,称为“嫩酵面”。

面团体积和质地的改善:

通过二次发酵,面团的体积会显著膨大,内部气孔均匀蓬松。用手指蘸面粉戳洞,洞口不回缩且表面光滑,说明发酵成功。若洞口周围面团塌陷,则说明发酵过度。

易于控制生产条件:

在工业化生产中,环境条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固定的,发酵时间和工艺参数(特别是加碱量)可以保持稳定,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原料成本较低:

由于酵母用量少,仅为一次发酵的1/3~1/2,原料成本较低。同时,短时发酵需要高活力且稳定的发酵剂。

产品质量好:

二次发酵使面团柔软而延伸性良好,制品不易老化,体积较大,组织性状良好。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二次发酵通常在35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并保持85%以上的湿度,以促进酵母的活跃和面团的发酵。

二次醒发的重要性:

二次醒发可以使面团发酵更充分,面筋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增加面团的柔软度,使蒸出来的馒头松软可口,不易坍陷回缩。

判断二次醒发是否到位的方法:

观察馒头胚是否明显变大且变轻,打开保鲜膜闻是否有酸味,以及面团内部是否出现密集的蜂窝结构。

总结:二次发面是一种有效的面团处理方法,通过两次搅拌和发酵,能够显著提高面团的体积和质地,改善产品的口感和外观,同时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