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馒头窑的发现

明城墙馒头窑的发现

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芦塘村境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馒头窑”,它是明朝廷专门为烧制城墙砖而建造的,也是迄今江西省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砖窑址。

发现过程

这处窑址的发现归功于分宜县民间一位收藏爱好者,名叫卢小平。2007年清明节,卢小平回老家芦塘村扫墓时,在山上发现了一块带有铭文的青砖。他发现砖块的质地较为坚硬,敲击的声音很清脆,不仅比普通砖更重,而且长和宽与普通砖也很不一样。青砖的两侧印有阳文楷书,上面印有铭文“宜春县提调官典吏刑初司吏张用韶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司吏任俊”以及“总甲陈文彬甲首黄南英小甲中敬存窑匠袁尚造砖人中吝十”等字样。后来,在青砖发现地不远处,考古专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官窑遗址,其内还有烟囱,附近另一处已遭毁坏的窑址内则有许多已经断裂的明城墙砖。

窑址特点

这些砖窑均为“馒头窑”(当地称为窑洞),底直径约2.5米,高1米,窑壁结实,有3个烟囱。窑址发现了城砖标本,砖重约20公斤,砖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10厘米。

考古鉴定

后经南京市博物馆城墙砖研究所考古专家杨国庆与江西省文物鉴定专家李科友等人的鉴定,初步确定此处为明代初期烧造城墙砖的官窑,并确认这是江西省境内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砖官窑。

窑址意义

新余市分宜县芦塘明代城墙砖窑址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城墙砖窑址,被列为江西省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发现不仅为研究明代城墙砖的烧造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了解明代城市建设和陶瓷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