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长红锈病
豆角长红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由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的真菌引起。这种病害在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但在始花至结果期间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
症状
豆角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受害,初期在叶片下面出现褪绿黄白色斑点,逐渐增多并密布整张叶片。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夏孢子,导致病害扩散。在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有时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通过夏孢子进行传播和再侵染。夏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在豆角叶片、茎和豆荚上萌发并侵入植物组织。夏孢子可通过气流、昆虫、人畜等媒介在田间植株间传播,造成病害迅速扩散。
发病条件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高峰在开花结荚到采收中后期。菜地低洼、排水不良及栽培上过于密植或植株徒长、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综合防治 :发现症状后,及时用药剂防控。可选择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等喷雾,间隔10-15天再喷1次。区别类型,对症防治
病毒病:
在叶片上有明显的花叶、黄斑、叶面皱缩,严重的植株矮化,不能开花甚至萎蔫枯死。防治方法:保持田间适宜湿度,清除杂草,消灭蚜虫寄生传播途径。药剂防蚜治毒,用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喷雾2-3次防蚜虫,病毒病发生后及时用病毒A、植病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开始在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叶片背面生出很多小的疱斑,稍突起,逐渐扩大,成熟后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后期变成黑色,形成大的病斑,使叶片焦枯脱落。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使根瘤活动增强,植株生长粗壮,叶片浓绿厚实,抗病性增强。
适时喷药防治:
于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粉锈宁600~800倍或50%硫悬浮剂500~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8~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清洁田园:
收获后应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选用抗病品种:
如粤夏2号、铁线青豆角、穗丰8号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