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学常规
茄子的常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施基肥
茄子喜光喜温,喜大肥大水,选择无树荫、土壤肥沃的地块。
基肥由常规栽培亩施农家肥5000~6000公斤增加到10000~12000公斤,过鳞酸钙从15~20公斤增加到30~40公斤,充分混合后均匀撒于地表,深耕耙平。
品种及定植
品种应选择二苠、七叶茄、六叶茄等。
按常规栽培,茄子亩定植密度在2200~2300株,行距50厘米、株距60厘米。具体操作是在整好的田里按50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深12~15厘米,然后在开好的沟内按30厘米的株距刨坑,使亩定植数由常规的2200~2300株增加到4500棵左右,栽苗后覆土踩实浇头水,过3~5天再浇一次水。缓苗后,即进行中耕,头一次用大锄,以后再用小锄锄3~4次,进行蹲苗,促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等到门茄坐住(即茄子小枣大小)时,将隔棵门茄以上的花蕾抹去,打掉顶尖。随即开沟覆土起垄,这时茄秧由定植时的沟变为埂,然后按每亩5~10公斤尿素追肥浇大水,以促使门茄迅速膨大。
采收
当门茄长成(一般长到1~1.5公斤)时,就要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采摘上市,门茄采收后立即剪除已经抹掉花蕾、打掉顶尖的多栽的那一倍茄秧,并捡出田外,使茄子恢复到常规定植的2200~2300棵的密度水平。随后进行中耕除草,并再每亩施入尿素5~10公斤,浇水并随水灌入已泡好的香油渣或者大粪稀等有机肥,促使茄子恢复快长,以后的管理与常规栽培相同。
植株管理
整枝打杈:茄子生长期会萌发许多腋芽,要将门茄以下的腋芽及砧木上的腋芽和萌蘖全部除去,只留主杆。长茬栽培的茄子通常采用1、2、2、2的双干整枝方法,但在栽培的前期也可以采用先3干而后转为2干整枝法,即1、3、2、2或1、3、3、2、2。这些整枝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和灵活掌握。经过这样整枝的植株已不能再独立,必须采用吊枝的方法使其直立生长并在空间合理分布。
吊蔓:随着茄子的生长,要对预留的两个主枝进行绑缚吊蔓,使其垂直向上生长。
摘叶:随着茄子的生长,叶子相互遮阴越来越严重,要及时摘除老叶、黄叶和病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