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法原理
腌制是一种通过使用食盐或其他腌制材料处理食品,以延长其保存期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渗透作用
食盐或食糖等腌制材料通过扩散和渗透进入食品组织中,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提高其渗透压。这种高渗透压环境使得食品内部的水分减少,从而抑制了微生物和酶的活动,达到防腐的目的。
抑菌机理
加热过程中反应:亚硝酸盐和肉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反应,生成一种能抑制芽孢生长的物质。
氧化剂或还原剂:亚硝酸盐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与细菌中的酶、辅酶、核酸或细胞膜等发生反应,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
结合铁元素:亚硝酸盐可以与细胞中的铁结合,破坏细菌的正常代谢和呼吸。
形成硫代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可与硫化物反应,形成硫代硝基化合物,破坏细菌的代谢和物质传递。
抗氧化作用
稳定细胞膜:亚硝酸盐能稳定细胞膜中的脂肪,抑制肉中过氧化物的产生。
结合非血红素铁:亚硝酸盐能结合非血红素铁,减少脂肪氧化。
保水作用
除去水溶性物质:腌制过程中,食盐能除去肉中的水溶性蛋白质、金属等,使肌原纤维变得致密,从而保持肉的水分。
风味物质的形成
羰基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等:在腌制过程中,加热会使食品中的羰基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含硫化合物等风味物质释放出来,形成特有的风味。
助呈色作用
还原糖的作用:还原糖如葡萄糖能吸收氧,防止肉脱色,保持肉的原有颜色。
增加嫩度
糖的氧化:糖在腌制过程中易被氧化成酸,增加肉的酸度,有利于胶原膨润和松软,从而增加肉的嫩度。
综上所述,腌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渗透压环境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动,同时通过化学反应和抗氧化作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并通过风味物质的生成和保水作用改善食品的风味和质地。这些原理共同作用,使得腌制食品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品质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