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炖羊肉
茯苓炖羊肉是一道具有多种功效的滋补佳肴。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茯苓炖羊肉的做法及其功效:
白芷茯苓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白芷10克,胡椒5克,茯苓10克。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去血水和杂质。
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白芷、胡椒和茯苓。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炖煮,直至羊肉熟烂。
功效:
祛风散寒、止痛、消肿。
去掉羊肉的膻味,增加鲜味和清香。
土茯苓羊肉汤
原料:羊肉250克,紫草、土茯苓、草果、干姜、香葱、芫荽、食盐各10克。
做法:
羊肉切块,焯水去血水。
与紫草、土茯苓、草果、干姜一起放入煲锅内,加清水2升。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60分钟,加入香葱、芫荽、食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解毒透疹。
适合皮肤干痒、湿疹、肤色暗黑、夜寐难眠、喜温畏冷、体软乏力之人。
茯苓羊肉包子
原料:茯苓30克,面粉1000克,鲜羊肉500克,生姜、胡椒粉、食盐、料酒、香油、酱油、大葱、骨头汤各适量。
做法:
茯苓煎煮3次,每次加水约250毫升,沸后1小时,合并药液备用。
面粉加发酵面,以温热茯苓汁和成发酵面团。
羊肉剁末与其他佐料拌成肉馅,包成包子,蒸熟。
功效:
补益脾肾。
适合脾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症。
薏仁苓术羊肉煲
原料:薏苡仁50克,茯苓片25克,苍术10克,白萝卜500克,羊肉500克,羊脊骨4块,葱末、姜片、花椒适量。
做法:
羊肉切块,焯水去血水。
锅中加水,放入羊肉、姜片、葱段和料酒,煮沸后撇去浮沫。
加入黄芪、当归、川芎和红枣,继续煮炖约2小时,调入适量盐。
功效:
祛湿、健脾胃、散寒、祛风。
适用于关节沉重酸痛、胃部胀满、不思饮食等症。
这些做法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适合不同体质和需求的人群。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做法,并注意食材的用量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