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顶芽

金针菇顶芽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子实体分化不好:

在催蕾后期,子实体分化不良,原基期较长,导致在形成一定厚度的原基层后,原基才分化成子实体。较厚的原基层在后续生长中容易产生顶芽。

搔菌料面不平:

搔菌后培养基表面凸凹不平,原基形成后,原基因培养基不平而互相交错的生长,相互错开的部分就会顶起来,形成金针菇顶芽。

降温、降湿剧烈:

金针菇在催蕾后期有一个降温、降湿的过程,一次降温幅度过大或湿度迅速下降,原基会迅速变干,导致顶芽形成。

干湿交替:

在催蕾期间,如果湿度和温度的交替变化过于剧烈,也会影响子实体的正常分化,从而产生顶芽。

解决方法

调控催蕾条件:

掌握好催蕾期间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给子实体分化最合适的条件,以减少顶芽的发生。

检查搔菌机:

搔菌机决定了搔菌料面是否平整,如发现料面不平,应通知设备人员检查搔菌刀等搔菌机部件是否工作正常。

缓慢降温降湿:

催蕾后期应遵循缓慢降温、降湿的原则,避免过于剧烈的降温、降湿,可以有效减少顶芽的发生。

其他注意事项

品种选择:如果确定顶芽问题是由于品种特性导致的,应更换优良的金针菇菌种。

环境管理:在金针菇生长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有助于减少顶芽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金针菇顶芽的发生,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