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黄皮病

西红柿黄皮病是一种常见的番茄病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品种、肥水管理、温度、病虫害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青皮、抗黄皮、抗裂果、抗病毒等表现良好的品种。

肥水管理

根据番茄不同生长期合理施肥,减少黄皮果现象。坐果前适当多施氮肥促进植株生长,坐果后多施基肥促进果实发育。

果实膨大期喷施甲壳素和复合微肥及6000倍的爱多收可以提高植株的抗性,减少黄皮果的发生。

避免氮肥施用过多,钾肥施用不足,保持氮肥和钾肥的平衡。

温度控制

番茄白天生长适温为25-28度,夜间为12-15度。在果实转红阶段,温度超过32度会抑制茄红素形成,容易出现青皮果或黄皮果。夜间温度低于8度也会影响茄红素形成,导致黄皮果。

可以通过调节通风口、覆盖薄膜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温差,减少黄皮果现象。

病虫害防治

多种病虫害能引起番茄黄皮果现象,如病毒病、叶霉病、早晚疫病、白粉虱、螨虫、斑潜蝇等。应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防治剂或化学农药。

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肥沃,避免贫瘠土壤。土壤酸碱度要适宜,避免过酸或过碱。

土壤水分要充足,但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系呼吸受阻。

其他措施

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促进植株对钾的吸收和利用。

延长蔬菜的见光时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西红柿黄皮病的发生,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