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发菌管理的要点
银耳发菌管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布置
银耳的发菌与出耳可同用一室,利用民房或建造专用的发菌室与种植室。要求地势稍高,靠近水源,便于清洗场地,门窗通风,光线良好。也可以在庭院内搭简易耳棚。
不论是住房或是简易耳棚,内部均要设置排放种植袋的架子。架层可用竹木做骨架,架高2.5米左右,宽一般为50厘米,架子分为8层,层距30厘米。每层架子用竹木铺平,便于排放菌袋。
室内四周可用塑料薄膜围罩,使保温保湿性能好。
温度控制
银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在25至30℃,高于35℃菌丝生长不良,温度高于38℃停止生长,温度高于39℃时则死亡。
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在18至25℃,最为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3至25℃。
湿度控制
银耳孢子和香灰菌丝交合后,在培养基含水量适宜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低的含水量一般应保持在55至6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对银耳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是空气中杂菌生长提高菌丝纯度,出耳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90至95%,这样有利于耳片迅速生长。
通风换气
银耳是一种好气性菌类,在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较小,出耳阶段则需氧量较大。如果氧气不足,长出的子实体易开片,并且色黄质差。故在子实体长大期间呼吸作用旺盛,要经常通风换气,以防烂耳和感染杂菌。
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开门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若气温适宜,且外界温度又无较大波动,也可长时间开窗通风,使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