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馒头的故事

米馒头的故事 起源于南宋,与宋孝宗和史浩有关。据《史家族谱》记载,米馒头最初是南宋宋孝宗的恩师史浩为其老母亲供奉观音菩萨的特制供品。史浩见老母亲喜欢吃供过菩萨的点心,由于年事渐高,嚼不动硬的东西,厨师便开动脑筋,将酵母拌在米粉里使其发酵后再蒸制,从而形成了馒头状,故称“米馒头”。

具体来说,史浩是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为岳飞平反的第一人。他为了满足老母亲对软烂食物的需求,特意制作了这种米馒头。宋孝宗品尝之后大加赞赏,米馒头也因此成为宫廷糕点小吃,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米馒头的制作工艺也逐渐在民间传承和发展。据《浙江通志》和《县通志》所载,米馒头最早是由史浩为其老母亲所创制,并带到京都临安(今杭州市)给宋孝宗品尝。从此,米馒头成为宋孝宗最爱吃的小吃,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后史家后代史余孙自宁波东钱湖迁入象山九顷村,仍保留着老祖宗的习俗,每年按老规矩用米馒头祭祖。

米馒头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的制作技艺严格而复杂,需要培养酵母菌和酵酿,并且要经过多次发酵和手工搓制。米馒头的外形圆润,寓意团圆和美满,上部像开花状,寓意花开富贵。

如今,米馒头在宁波和象山等地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传统食品,尤其是在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和享用这种美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