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腊肉来历

蒸腊肉的来历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紧密相连,展现了人们对于食物保存和美味的独特智慧。以下是蒸腊肉的详细来历:

古代农业社会的食物保存

在遥远的古代,当农业文明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定居并耕种粮食,丰收的季节总是伴随着喜悦,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保存剩余的食物,以便在食物匮乏的季节食用?

经典隔水蒸法

方法一:经典隔水蒸。将腊肉洗净切片,摆放在蒸碗中。锅中加水烧开,将蒸碗放入锅中,盖上锅盖,隔水蒸制20分钟。出锅后,腊肉的油脂已经部分渗出,口感更加醇厚。

腊生的故事

相传,清代末年庐江同大圩有一个叫腊生的厨师给一个富豪人家当长工。眼看又要过年了,富豪人家办好了各种年货,而腊生呢,成年累月给这家当厨,家里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天,腊生拾掇着案板上的菜肴,看着满柜的粮食和各种各样菜物,心想:“我干了一年又一年,累死累活,家里却年都过不了,我整天守着这粮仓菜厨,让家里人挨饿,不如设法弄点肉回家,让家里人也过个好年。”他随手举刀,准备切一块肉。于是,他选了块五花三层、膘头厚的切了下来。肉切下来了,腊生又为难了。他想:这肉放哪儿呢?如果被东家发现,事情就大啦。富豪人家的厨房不大,做饭的炉灶前边朝着南方是一扇窗户。腊生有了主意:他一拉窗户,把刚才切下来的肉抹上盐,从窗户放到了房顶的烟囟边。心想:年前瞅个空儿,把它捎回家去。腊生取下肉,洗了洗,放在笼屉里将其蒸软,然后切成小薄片,沾上麻油、甜醋、放上作料,一吃,嘿!

夏朝与腊月的联系

腊肉起源于中国,追溯到夏朝。相传夏朝时,人民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十二月又叫腊月。

吴刚的传说

关于腊肉的起源,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相传,腊肉诞生于公元前233年,当时的一位叫做吴刚的厨师,为了保存猪肉,无意间发明了腊肉的制作方法。

孔子的记载

早在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当时,朝廷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在民间,学生也用成束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这种干肉称为“束修”。自宋代以后腊肉已经成为宫庭贡品和老百姓春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综上所述,蒸腊肉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们通过腌制和蒸制的方法来保存猪肉,以便在食物匮乏的季节食用。蒸腊肉不仅是一种食物保存技术,更是一种独特的美味佳肴,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