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耳场选择

选择背北面南、避风的山坳,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小,早晚有云雾覆盖,湿度大,空气流通的地方。

远离工厂、医院、垃圾场等有污染原的地方。

菌种制作

使用非油质阔叶树木屑、米糠、麦麸、石膏、蔗糖、水等原料配成培养基,含水量应达到60%~65%。

培养料应充分吸水,避免灭菌不彻底。

段木处理

在十二月下旬或来年二月底采摘后截成长度为1-1.2米的段,菌棒消毒风干,含水量在60%即可打孔播种。

打孔

垂直打孔,孔径1.6厘米,孔深2-3厘米。行距3厘米,孔距4-5厘米,相邻孔位交错,形成品字行。

播种

一般在二月上旬到四月上旬之间播种,使用漏斗装料,菌种放入铁质漏斗中,漏斗口放置于播种孔内,用小木棒将菌种推置于播种孔中,紧实播料。

晴天和阴天均可播种,雨天不宜。当天开孔,当天播种。

发菌

播种后码堆发菌,按“”形码堆,用塑料膜覆盖菌棒,提高温度,促进菌丝生长。

日均温在15℃以上时,可以直接排于耳场。

深坑种植

宽和深各一米,长视地形而定。坑的上面用木棍或竹片搭架子,铺上枝条。坑底两边挖一条窄水沟,中间作为管理过道。

晚秋温度下降时,可以去掉棚上遮挡物,盖薄膜保温。

浅坑种植

宽一米,深33厘米,长不限。坑底部两边放一根木头,将耳木垂直放在枕木上,继续放第二层,搭架子,根据天气盖膜。

制种

菌种有枝条菌种和锯木屑菌种两种。枝条菌种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一个月。

锯木屑菌种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成培养基,高压灭菌后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

耳木准备

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科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

砍伐后截成1-1.2米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接种

用乙醇消毒工具,用电钻在耳木上打穴,穴距7cm,深1.5cm。

枝条菌种放入接种孔,用锤子敲紧;锯木屑菌种则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

定植管理

接种后,将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内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80%左右。

南方约3-4星期,北方4-5星期,当菌丝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及时散堆排场。

散堆排场

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蔓延,并迅速转入发育阶段。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排列在栽培场上。

病虫害防治

主要杂菌有环纹炭团菌、麻炭团菌、韧草茵、朱红栓菌、绒毛栓菌等。

主要虫害有伪步行虫、蛀枝虫、四斑丽(虫甲)、蓟马等。

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