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来历

红烧肉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版本:

战国时期孟尝君发明说

有一种说法是红烧肉起源于战国时期,由齐国名相孟尝君发明。不过这一说法缺乏确凿的历史文献详细记载,更多是一种流传的说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载有红烧肉的具体做法,这是目前传世文献中的最早记录。书中记载的做法是将整只猪洗净,劈四份后下釜煮,然后切成方块继续换水煮,通过反复煮将猪肉的油脂逼出,再用各种配料炖至琥珀色。这说明在北魏时期,红烧肉的烹饪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苏东坡与东坡肉的传说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红烧肉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当地百姓过年有吃红烧肉的传统。他写过一首《猪肉颂》的诗,详细记录了红烧肉的做法,核心秘诀就是小火慢炖。后来人们便将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红烧肉称为“东坡肉”,苏东坡也将红烧肉从老百姓的菜锅推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使“东坡肉”名响大江南北。

唐太宗与炖肉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品尝过一道名为“炖肉”的菜肴,其色泽红亮,味道鲜美,深受他的喜爱。这道菜就是红烧肉的雏形。由于当时的烹饪技术有限,红烧肉并未广泛流传。

明朝张大千的创新

明朝的一位名叫张大千的厨师,他发现将五花肉先用油炸至微黄,再加入调料炖煮,可以使肉质更加鲜嫩,色泽更加红亮。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红烧肉的做法。

清朝宫廷菜

清朝时期,红烧肉已经成为了宫廷菜的代表之一。

综合以上几种说法,红烧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但真正流行并得名“东坡肉”是在宋朝,由苏东坡所创。苏东坡不仅在黄州和杭州期间亲自烹饪并推广红烧肉,还在徐州创制了“回赠肉”,这也是“红烧肉”的前身。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烧肉逐渐成为了中国各地的传统名菜,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