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苦瓜品种

长绿苦瓜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用大绿苦瓜与白苦瓜经杂交筛选而成。

茎细而多分枝,叶绿色,掌状七裂。

瓜粗长呈长纺锤形,单瓜重300~500克,瓜表面有不规则瘤状突起,瓜皮青绿色,肉厚,籽少,青熟瓜肉质脆嫩,苦味适中,品质好,耐热性强,病虫害少,亩产2500千克左右。

翠绿1号苦瓜

是一种特定的优良品种,瓜色油绿,长度约35-40厘米,单果重约600克,适应性强,适合北方保护地和南方露天栽培。

绿绣系列

如绿绣3号和绿绣2号,均为北京海淀区农科所培育的杂交品种,生长势强,瓜形美观,瓜皮浅绿且有光泽,质地紧密,苦味较淡,耐储运。

热研1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纵径24~27厘米,横径7.0~7.5厘米,肉厚1.2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重40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肩部平整,收尾钝圆,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6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耐寒性较强,高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

热研2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长26~32厘米,横径6.0~6.5厘米,肉厚1.1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质量45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5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较抗白粉病,中抗疫病。

长白苦瓜

又名株洲1号苦瓜,由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湖南省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掌状5裂。第一雌花着生于第17节左右,此后连续2~3节或每隔3~4节出现1朵雌花。瓜长筒形,长70~80厘米,横径5.4~6.5厘米;外皮绿白色,密布瘤状突起,单瓜重0.6~1.1公斤;肉厚0.8~1厘米,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中熟。耐热、耐肥,抗病性强。适于春夏露地栽培。

金田186

早熟杂交一代种,生长旺盛,适应四川境内大多数地区大棚早熟栽培,第一雌花节位8-12节,每间隔3-4节着生雌花,易坐果,耐低温。果型为长梭型,瘤状为短条瘤加珍珠瘤,稍突,色泽油亮,绿白色,商品果直径5.8-6.5cm,长度为38-45cm,单果重约0.6kg。适用于早春大棚栽培,一亩地种植范围在150-200株,成都地区3月上旬定植,其他地区因气温差异可适当覆盖小拱棚,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金田186-3

属早熟种,亩植120-150株,外形长梭形,长度为35-40厘米,果径为6一7厘米,单果重为0.5公斤,色泽为绿白色,长短瘤相连,夹点瘤,瘤状略突,头部微梭,尾部钝尖,第一雌花开放节位为9-12节,间隔3一4节连续开放。

这些品种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栽培需求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品种。